<dl id="lzllf"><delect id="lzllf"></delect></dl>
      <track id="lzllf"></track>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科建設

      科學研究

      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

      一、學科點

      二、重點學科

      (1) 環境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包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以及環境規劃與管理3個二級學科。本學科自1980s初為培養環境保護專業人才,1984年在土化專業設置環保專門化方向,1988年獲批農業環境保護本科專業,1993年獲批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經過近40年的建設,已形成包括自設農業環境保護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在內的,具有一定學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學科體系,2010年被評為重慶市重點一級學科。2012年自設環境規劃與管理碩士點。本學科現有教職工27人,其中教授(研究員)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3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骨干的研究隊伍與教學團隊。學科以能源生物資源開發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土壤多尺度界面過程與調控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三峽庫區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重慶市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中加三峽水域科學研究國際合作基地、農業環境保護研究室、農村清潔工程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為依托,在重金屬污染及酸雨危害區生態修復機理與生態重建、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調控、酸沉降地區土壤重金屬的遷移轉化規律及其控制措施研究(特別是汞)、酸沉降對生態系統的危害研究(包括土壤酸化、重金屬活化與作物反應等)、土壤碳氮循環、工礦棄地的修復重建技術研究、水污染防治、環境規劃及評價等方面開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質能源、環境污染化學、環境生物技術、污染生態學、水污染控制、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土壤污染修復、大氣污染過程與控制、環境規劃與管理等。本學科在學校農業資源與環境、化學、生態學等優勢學科的支撐下,逐步形成了交叉融合、方向穩定的學科特色與優勢:(1)在重金屬環境行為,特別是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研究取得了國際認可的成果,獲重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在酸沉降對生態系統影響、天然有機物對元素循環影響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獲農業部科技二等獎1項;(2)在重金屬及有機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走在國內前列,獲得重慶市科技二等獎1項;(3)在高濃度有機廢水、農村分散型廢水處理技術研發、農業面源污染生態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4項;(4)在作物秸稈及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處理技術、生物質能源開發應用等方面成果突出,獲省部級科技獎3項。

      (2) 農業資源與環境

      農業資源與環境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設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招收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農業環境保護和土地資源學等4個二級學科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并在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招收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本科生。

      該學科(前身為土壤與農業化學專業)始建于1952年,1957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該學科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1985年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學科,1997年重慶直轄后為重慶市重點學科,2006年被評為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從學科組建以來,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土壤學家侯光炯教授等一批知名學者的帶領下,該學科已成為我國西南地區農業資源與環境領域高級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學科現有在職教職工7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31人(二級教授7人),副教授(副研究員)30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8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9人;國家國家級人才1人,國家級人才1人,重慶市百人1人,農業部崗位科學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8人、后備人選5人,重慶市中青年骨干教師6人;“土壤多尺度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重慶市創新團隊1個;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為100%,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比例為45%;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骨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教學團隊。

      目前,本學科擁有三峽庫區水環境監測與模擬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紫色土肥力與肥料效應監測基地、農業部西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重慶紫色土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國土資源部三峽庫區土地利用—涪陵野外基地、重慶市三峽庫區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土壤多尺度界面過程與調控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能源生物資源開發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中加三峽水域科學研究國際合作基地、重慶大宗蔬菜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數字農業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及?。ú浚┘壯芯科脚_,是學科發展的重要依托。

      近5年來,本學科共招收碩、博士研究生342人,授予碩、博士學位313人,其中,14人獲重慶市優秀學位論文;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農業資源與環境國家特色專業、土壤肥料學國家級精品視頻課程)、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土壤學市級精品課程、重慶市土壤肥料學市級優秀教學團隊、重慶市植物營養市級優秀教學團隊、重慶市土地資源管理市級優秀教學團隊)、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6項(“光炯行動計劃”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植物營養學校級精品課程、地質地貌學校級精品課程、環境土壤學校級精品課程、環境化學校級精品課程、測量學校級精品課程),出版教材(教學用書)8部,承擔重慶市教學改革研究項目9項。

      近5年來,學科團隊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ú浚┕リP及地方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500余項,科研總經費超過2億元;主要圍繞紫色土和水稻土的改良、培肥理論與技術、水田自然免耕理論與技術、土壤膠體界面化學行為、典型巖溶區生態脆弱機理與恢復技術、農業面源污染與防控技術、GIS技術在農業資源與環境中的應用、區域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植物營養理論與新型肥料研制、施肥與環境保護、土壤—植物養分循環與環境質量、紫色土肥力與肥效效應監測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科學研究,獲得國家及?。ú浚┘壙蒲歇剟?項、國際和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11部,發表核心刊物論文10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350余篇。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

      郵編:400716

      電話:023-68251249

      亞洲bet356體育在線投注

      西大資環研究生會

      青聽資環

      西大資環B站

      版權所有 @ 2022 亞洲bet356體育在線投注 - bet356手機版登錄網址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_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_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网_福利